
昨晚7點,鄭州市科技市場附近“天×教育”開辦的咨詢報志愿講座,會議室已經坐了近百名家長。
“網上咨詢報志愿App、咨詢機構太多了,也不知道到底該相信哪個!”又到一年一度的高考報志愿時候,連日來,不少學生家長反映,很多咨詢機構火爆,讓他們眼花繚亂。
大河報·大河客戶端記者調查發(fā)現(xiàn),一些網上高考報志愿App、咨詢機構五花八門,有的承諾不浪費一分,簽約保上大學,還存在亂收費、不準確等諸多問題。而在線下,高考報志愿咨詢機構同樣火爆。專家建議,網上的咨詢報志愿只能作為參考,最終還要由孩子自己決定,此外,還須謹防上當受騙。
報志愿“套路深”一步步拉你“下水”
家住鄭州市金水區(qū)的胡女士介紹,她女兒今年參加高考,考試結束后,經過詢問,得知女兒考場發(fā)揮得還算理想。高考志愿怎么報?最近她就開始忙了,有時甚至比女兒還要忙,四處打聽各種報志愿機構,恐怕報錯了志愿,影響孩子的前途。此外,她還在網上留了自己的手機號碼。
“隨后,我就接到了不少自稱是咨詢機構的專家老師的電話。”胡女士表示,經過精心挑選,她選中了其中一個“××高考志愿填報咨詢機構”。
剛開始對方只是說咨詢報志愿免費,報志愿的重要性,他們是如何專業(yè),后來,話題一轉,需要168元的會員才能具體進行咨詢,如果是一對一服務,簽合同則需要上千元不等的費用。對方還強調,費用越高,服務越好。
考生家長楊春(化名)也經歷了報志愿熱潮。他兒子今年也參加高考。他接到咨詢機構的電話后,一開始不收錢只是發(fā)信息、打電話、微信群里講課,講課的老師一再強調,報考志愿很關鍵,低分也能走好學校。
后來,他陸續(xù)參加了幾場咨詢會,咨詢機構表示可根據動態(tài)數(shù)據,針對考生本身量身定做,“但要價六七千元,如果是少點,也可以接受,這樣可以省心許多”。
咨詢機構App繁多同樣分數(shù)測試結果不同
有家長反映,他們下載了高考報志愿App,花了錢,卻享受不到相應的服務,聯(lián)系不到咨詢的人,感覺自己上當受騙了,事后維權比較難。
大河報·大河客戶端記者在手機上輸入“高考志愿”等關鍵詞搜索查詢,出現(xiàn)數(shù)十個高考志愿填報志愿App。記者注意到,這些App均打著“同樣的分數(shù)上更好的大學”等之類的宣傳語言。
記者下載了幾款高考報志愿的App,打開后進入發(fā)現(xiàn),里面含有性格測試、智能填報、查找大學、VIP志愿分析報告、專業(yè)錄取詳情、專家一對一等服務。如果想再繼續(xù)測試下去,這些幾乎都是收費的項目,一般是10多元至近百元不等。
“這些都是捆綁式消費,要不然我們如何賺錢。”某高考志愿填報志愿App的工作人員透露,他們并沒有強制用戶消費,對方都是自愿的。很多家長不熟悉網絡,才導致不清不楚進行了測試。上述工作人員稱,這些都是賺的小錢,大頭還是幫考生家長報志愿,少的數(shù)百元近千元,多的上萬元不等。
記者調查發(fā)現(xiàn),很多高考報志愿App,地域不同收費不同。一名業(yè)內人士表示,網上個別報志愿的App有些是假冒的,一些商家找專門的技術人員,制作好App后,里面只是簡單的框架,并無實質性資料,一般人看不出來,用戶下載付費后,購買不到相應的服務。
此外,同樣的分數(shù),每個高考志愿咨詢App測試的結果卻不相同。據了解,去年360手機衛(wèi)士發(fā)布的消息稱,僅高考之后,360手機衛(wèi)士就截獲到假冒高考填報志愿的App106個。
宣稱保證上大學保證自主招生過初審
線上高考報志愿咨詢機構普遍深受考生家長歡迎,記者調查中發(fā)現(xiàn),線下的機構同樣火爆。
“參加咨詢的考生家長很多,現(xiàn)場都擁擠不動。”考生建松的家長陳中(化名)告訴大河報記者,他給兒子咨詢報志愿,上午早早地就來了,現(xiàn)場很多家長都簽協(xié)議了。陳中表示,孩子的事是大事,他覺得花點錢也值得,只要孩子有好的未來,這比什么都強。
6月21日下午,記者電話聯(lián)系了“天×教育”咨詢機構的一名老師,他透露,當晚7點在科技市場附近某賓館內的會議室有一個講座,由于報名人員比較多,建議記者早點去,否則擔心進不去。
據其介紹,給孩子報志愿的費用之前是6800元,當晚會優(yōu)惠到5000元左右,不過也有專家老師,費用很高需要一萬多元,在不浪費考生分數(shù)的情況下,會讓孩子走上適合自己的專業(yè)。
當晚7點多,記者趕到講座現(xiàn)場,會議室已經坐了近百名家長。每名家長面前均擺放著一本宣傳冊。其中的自主招生服務有自主招生保初審、自主招生尖子生精英計劃(保加分)。對此,有家長提出質疑,該教育機構憑啥能夠讓人相信他們保初審、保加分,是不是夸大宣傳?
對此,天×教育一名老師解釋,保加分最好在孩子上高一時進行,因為高三4月份就要公布初審名單,很多比賽一年只有一次,一般能加10至60分。
記者提出質疑,如果過不了怎么辦?上述老師稱,為了保護雙方利益,家長和天×教育簽有合同,過不了初審退費。
曾參加過高考報志愿咨詢的家長在受訪時稱,咨詢機構是有一定的作用,但是作為家長不能完全相信,要自己有主見。
專家說法
咨詢報志愿只是參考,最終還要孩子決定
6月21日下午,鄭州大學招生辦一名工作人員介紹,家長可根據孩子考試的情況,上哪個學校,學哪個專業(yè),酌情考慮一下。網上報志愿App和一些咨詢機構,建議還是慎重一些。
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說,之所以網上出現(xiàn)諸多五花八門的志愿填報App、咨詢機構等,主要是存在商機和商業(yè)運作,網上咨詢報志愿從側面反映了一些家長對孩子的情況不了解,對高校不夠了解的現(xiàn)象。填報志愿最關鍵的是孩子的情況與高校的情況,兩個都了解清楚后,就沒必要再咨詢網上報志愿了。咨詢報志愿之前也存在,但是因為通信等條件不具備,需求被掩埋掉了,現(xiàn)在只是潛在的需求外泄出來了。
“所有的咨詢報志愿機構只是提供參考,最終的決定權還要由學生本人決定。”儲朝暉表示,父母幫忙報志愿主要是擔心孩子做錯了,其他人幫忙決定或許孩子事后會不認賬,可能也會受到埋怨,假如孩子自己做決定,他自己會承擔后果。
儲朝暉提醒考生家長,由于網上咨詢報志愿種類繁多,一般的家庭很難具備辨別的能力,只能看到其成立的時間長短以及方向、專業(yè)等,家長要謹防上當受騙,花了錢也購買不到服務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