互聯(lián)網浪潮下,很多生活“痛點”被治愈,家政卻還是個攻不破的“堡壘”。一邊是大量資本涌入,在線家政企業(yè)增加,一邊則是信息不對稱、技能不齊整等問題仍然存在。近年來,盡管我國家政市場取得長足發(fā)展,但“介紹的阿姨難靠譜、好的阿姨留不住”現(xiàn)象仍一定程度存在。
報告顯示,去年我國家政服務從業(yè)人員近3000萬人,市場規(guī)模約1.6萬億元。為何萬億市場難尋“放心阿姨”,互聯(lián)網時代家政“困局”怎么破?
從“找不到”到“挑花眼”家政業(yè)遇“數據的煩惱”
對家住北京望京的新手媽媽肖玉潔來說,“找阿姨”成為眼下最頭疼的事。3個月?lián)Q了9個阿姨,面試咨詢過百個,下載的家政App就占了半個手機屏。阿姨倒是不難找,但好阿姨依舊難求。“簡歷挺豐富,證件也齊全,但一用就發(fā)現(xiàn)實際水平和寫的有很大差距。”她說。
記者調查發(fā)現(xiàn),雖然數據大,但并不意味著真實。一些家政平臺負責人告訴記者,他們會在醫(yī)院、小區(qū)等地不定期舉行招聘,登記填表和簡單考評后,阿姨信息就可放在平臺上。人與證是否對接,證書是否權威,代表著怎樣的技能等較難得知。
北京某家政平臺中介老師李國芳說,家政領域流動性很大,阿姨幾個月?lián)Q個公司,一個阿姨在多個平臺同時求職很普遍。工作經歷、客戶評價等很難核實。“老師之間也相互推薦,別人推薦來的也只能聽一面之詞。”她說。
數據大,也同樣不代表著有效。與快速增長的用戶量和不斷細分升級的需求相比,市場對家政服務的分類較粗。除了一些大平臺會有詳細的需求問卷和阿姨“標簽”,大部分家政企業(yè)僅有簡要選項。
記者打開某家政App,選取月嫂服務,頁面顯示有800余名服務人員待選,但很難了解到具體信息。不看心里沒底,看了眼花繚亂,是互聯(lián)網時代很多家庭找阿姨的真實寫照。 |